英语学院-美国研究中心-中文

付美榕教授为美研中心做讲座

作者:时间:2025-03-26

2025325日下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付美榕教授在英语学院111会议室为美国研究中心做了题为“Will the United States Be Able to Sustain its AI Leadership in 2030? A Comparative Assessment of the AI Innovation Ecosystems of the US and China”的精彩讲座。讲座以中美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为切入点,系统阐释了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趋势与核心竞争力差异。

付教授首先指出,人工智能是推动经济增长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基石,已成为各大国战略竞争的焦点;中国在2017年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NGAIDP),明确提出“2020-2025-2030”三步走战略,计划到2030年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这一规划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广泛关注与讨论。付教授提出了核心研究问题:鉴于近年来中国在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方面的迅速进步,2030年美国能否继续保持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地位?付教授综合运用统计分析与文本分析方法,依托详实的数据,从“人工智能创新驱动因素”(AI innovation drivers)和“创新生态系统”(innovation ecosystem)两个维度,对中美两国的人工智能发展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对比分析。

在“AI创新驱动因素”方面,付教授提出了六个关键指标类别,涵盖人才、研究、企业发展、专利、数据和基础设施,并着重剖析了其中四个核心指标。首先,就人工智能研究而言,尽管中国在期刊论文发表数量上位居全球首位,但其研究质量和影响力与美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尤其在前沿领域表现更为明显。在人工智能专利方面,中国在专利申请和授权专利数量上居全球首位,但美国的专利质量依然领先世界。在算力方面,美国凭借其技术优势和资源投入,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22年美国实施芯片法案后,中美两国的算力差距进一步扩大。在人才方面,美国是全球人工智能高端人才的最大聚集地。尽管中国在人工智能人才数量上具有优势,但在顶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方面仍有不足。

在创新生态系统方面,付教授从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融资机构四个因素对中美两国进行了对比分析,要点包括:美国从奥巴马政府到拜登政府,其人工智能战略布局一脉相承,未受政党竞争、社会极化的显著影响;美国大学及科研院所历史悠久,专业精细,注重前瞻性建设,积极推动产学研融合,并与政府和企业保持密切联系;美国的人工智能企业表现强劲,数量众多且重视研究,研发投入大。据此,付老师指出,尽管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惊人进步,但美国的领先优势依然十分显著,因而到2030年美国仍将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世界霸主。随着中国在创新态系统方面的进一步完善与提升,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差距将逐步缩小。付教授还特别指出,美国利用其全球人才优势巩固了其在高科技领域的领导地位,而中国则主要依赖本土人才推动技术进步。这一点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对于中国而言,未来的挑战在于如何吸引国际顶尖人才,特别是海外华人,来参与推动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

此次讲座由陈崛斌老师主持,王一鸽老师担任评论人,齐皓老师、张可卿老师及美研中心2023级、2024级全体硕士生参加。在问答环节,学生们积极提问,师生互动热烈,学术氛围浓厚。(宋艳珂供稿)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