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5日至27日,美国研究中心与中美教育基金会(US-China Education Trust)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共同主办了主题为“Connecting People, Cultures and Ideas: Re-Examining Sino-American Exchange”的学术研讨会,暨纪念美国研究联络会(American Studies Network, ASN)成立20周年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100多位专家学者、研究生及本科生共聚一堂,探讨中美人文交流的历史、现在与未来,成就、机遇与挑战。
10月26日上午,在图书馆四层会议厅举行了研讨会全体会议。开幕式由美国研究中心主任付美榕教授主持。北京外国语大学前副校长、美国研究中心孙有中教授在视频致辞中热情地回顾了由张之香大使(Ambassador Julia Chang Bloch)创建的中美教育基金和美国研究联络会通过举办相关活动,推进中国的美国研究和中美人文、教育交流的光辉历程。孙教授还指出,在中美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中美教育基金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以及美国研究联络会肩负着增进中美人文交流的使命与责任。张之香大使在致辞中,对北京外国语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及梅仁毅教授表达了敬意与感谢,并强调要加强中美教育交流、努力搭建中美合作桥梁。
研讨会第二场主旨发言由北外教务处处长、美国研究中心李莉文教授主持。约翰斯· 霍普金斯大学名誉教授戴维·兰普顿(David M. Lampton)做了题为“Living U.S.-China Relations: From Cold War to Cold War”的演讲。兰普顿教授指出:中美建交以来,两国交流逐渐从国家层面扩展至社会及个人层面,文化教育交流对中美合作至关重要,并呼吁寻找两国之间的共同点。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王波教授在题为“People of Paradox: The Impact upon US-China Relations and Some Suggestions” 的发言中强调年轻一代在中美交流中的关键作用,并呼吁关注文化、电影、体育、音乐等多领域的交流,以应对当前全球格局中的不确定性和误解,塑造中美未来关系。卡特中心“中国焦点”及宾夕法尼亚大学美中关系未来项目高级顾问伊丽莎白·纳普(Elizabeth Knup)在题为“Addressing Global Challenges: U.S.-China Civil Society Cooperation in an Era of Geopolitical” 的发言中也强调了中美相互理解与信任的重要性。她指出,信任与理解持续的过程而非终点,民间合作能够为应对当前地缘政治挑战提供桥梁。
第二场主旨发言由外交学院英语系主任冉继军教授主持。北外美国研究中心主任付美榕教授做了题为“Stranded in the Cold War: a Psycho-historical Analysis of the Life Course of the Core Members of Chinese Scientific Workers’ Association in USA”的发言,深入剖析了留美科协核心成员的去留选择与事业经历。其核心观点是,留美学人的去留选择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政治因素尤为显著,留美学人的命运与中美关系走向紧密相连;无论归国与否,他们对世界和中国的科学、文化、技术和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都值得铭记和称赞。雪城大学教授兼研究生项目主任,布鲁金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马颖毅教授在题为 “Chinese Students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的发言中,分享了她的新著《留学的孩子》(Ambitious and Anxious)。马教授指出,新一代中国留学生面临着雄心与忧心的双重挑战,她们不仅要应对中美教育差异带来的冲击,还要面对融入异国文化的挑战,以及在专业选择和个人成长方面的探索。外交学院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石毅教授在题为“Education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 US: Challenges”的发言中,探讨了中美教育交流中遇到的挑战及问题,特别是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数量下降。为应对这些问题,石教授建议加强政府层面的倡议和机构间的交流,并促进中美两国学者、学生的互动。
研讨会设置了12个小组讨论,议题包括:中美教育与学术交流的历史(U.S.-China Educational and Academic Exchange: A History)、中美文化交流的历史(U.S.-China Cultural Exchange: A History)、中美关系:传统维度(U.S.-China Relations: Traditional Dimensions)、中国的美国研究(American Studies in China)、当今中美教育文化交流的研究与探索(Navigating U.S.-China Educ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Today)、文化外交、软实力与相互认知(Cultural Diplomacy, Soft Power and Mutual Perceptions)、中美关系与美国外交(American Diplomacy Beyond China)、美国社会(American Society)、美国国内政治(American Domestic Politics)、中美关系:非传统议题(U.S.-China Relations: Non-Traditional Issues)、数字外交:技术开辟新可能(Digital Diplomacy: Technology for New Possibilities)等。共有六十余名学者、研究生及本科生分享了自己的论文,并围绕议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
10月26日晚,纪念美国研究联络会成立20周年与“梅仁毅教授研究生论文竞赛”颁奖宴会在北京世纪金源大饭店举行,70多位中外与会者共聚一堂。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资中筠先生、北外美国研究中心前主任梅仁毅教授也受邀莅临现场。宴会由北外美国研究中心陈崛斌副教授主持。梅教授首先发表感言,他深情地回顾了北外美国研究中心与中美教育基金会多年来的密切合作和深厚友谊。随后进行了“梅仁毅教授研究生论文竞赛”颁奖仪式。外交学院硕士生芦畅获得一等奖,北外美国研究中心硕士生宋艳珂、金晓晨获得二等奖,戴雨喆、胡浩怡、黄楚云、李柯凝以及博士生金玉璨获得三等奖。付美榕教授和张之香女士代表竞赛主办方为获奖者颁奖,并互赠礼物,表达对双方继续密切合作与共同推动中美人文交流的美好愿望。
10月27日上午,研讨会第三场主旨发言和闭幕式在图书馆三层会议厅举行,由中美教育基金会执行董事卢晓玫(Rosie Levine)主持。卢女士首先衷心感谢北京外国语大学对此次研讨会的大力支持,并盛赞北外美国研究中心的积极筹备和精心安排。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主任罗伯特·戴博(Robert Daly)做了题为“Implications of the 2024 Elections on U.S. China Relations”的主旨发言。他指出,无论哈里斯还是特朗普当选,他们都将视中国为美国的战略竞争者,但其处理中国问题的方式会有所不同;选举结果将使双边关系进入新阶段,提供新机遇和新挑战。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谢韬教授做了题为“Democratic backsliding and America’s declining Greatness”的发言中,其核心观点是,美国正走在衰落的轨迹上,无论是特朗普还是拜登,甚至他们的继任者都无法使美国再次繁荣;美国的衰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老年人政治、民主退步和国际合法性的减少;美国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它会失去主权,而是无法逃避霸权兴衰的历史周期。
闭幕式还安排了研讨会平行论坛总结环节,北外美国研究中心教师齐皓、贾宁、王一鸽、郭馨怡、张可卿对12个小组讨论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最后,中美教育基金会创始人张之香大使对北京外国语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再次表示衷心感谢,并对会议的规模与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期待未来双方有更多合作与交流。付美榕教授代表北外美国研究中心向中美教育基金会赠送了礼物。2024年美国研究联络会学术研讨会在温馨、祥和的氛围中圆满结束。(宋艳珂、张思逸撰稿)